搜索内容
坚持“四在”原则 加强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 
发布时间:2022/8/24 阅读:650 

坚持“四在”原则 加强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

2014-09-05
来源:莱芜市教育局

  近年来,全市教育系统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作为提高农村未成年人道德素质和综合能力的重要切入点,以学校课程为引领,以学生活动为舞台,以全员育人为支撑,使广大农村孩子学在少年宫、乐在少年宫、爱在少年宫、梦想起飞在少年宫。   把校园变成孩子的生活大课堂。各学校少年宫整合利用校园资源,设立了社团活动室、文体俱乐部、阳光超市、心灵氧吧、公共书吧等场所,为学生提供满足个性发展需求的活动课程资源。如莱城区方下中学的航模活动室、苗山中学的玻璃工艺瓶卡室、口镇中小的蛋壳画活动室、钢城区南下冶小学的小溪书屋等。

  近年来,全市教育系统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作为提高农村未成年人道德素质和综合能力的重要切入点,以学校课程为引领,以学生活动为舞台,以全员育人为支撑,使广大农村孩子学在少年宫、乐在少年宫、爱在少年宫、梦想起飞在少年宫。

  一、加强课程建设,学在少年宫

  我市在新课改大框架下,以凸显人文精神为核心,尊重个体差异和个体发展,把少年宫实践活动纳入课程管理,构建了国家课程校本化、地方课程整合化、校本课程多样化、综合实践活动常态化的新课程体系。

  一是把校园变成孩子的生活大课堂。各学校少年宫整合利用校园资源,设立了社团活动室、文体俱乐部、阳光超市、心灵氧吧、公共书吧等场所,为学生提供满足个性发展需求的活动课程资源。如莱城区方下中学的航模活动室、苗山中学的玻璃工艺瓶卡室、口镇中小的蛋壳画活动室、钢城区南下冶小学的小溪书屋等。

  二是用经典吟诵课程涵养学生品格。我市推荐《我爱吟诵》和《孝弟三百千千》作为学校课程读本,纳入常规和少年宫课程管理,依托五中、汶源学校等吟诵示范基地初步研究出吟诵开启课、方法迁移课、成果展示课等基本课型,即使最偏僻的一所山区小学的少年宫也开设了吟诵课。经典吟诵很好地起到了教化人心、提升文化品位、涵养君子品格的作用,推动传统文化在学校少年宫落地、生根。

  三是让家长成为少年宫特色课程的执教者。为丰富乡村学校少年宫课程,学生家长纷纷走进校园,成为特色课程的建设者和执教者。如钢城区里辛一中定期开设家长讲坛,从生活常识到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再到科技知识的传播,已开发出一套家长全程参与,涵盖生存技能、生存价值、生命意义等三个方面的校本课程体系。

  二、开展特色活动,乐在少年宫

  我市坚持“学生快乐、乡村幸福、乐中养德”的办宫理念,充分发挥少年宫培养人、教育人、塑造人的功能,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系列活动。

  一是抓主题教育,以德育人。在教育系统深入推进“四德工程”,充分利用学校少年宫、道德讲堂等有效载体,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爱”为核心,连续组织开展青少年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近三年有19名同学获国家级奖励,66名同学获省级奖励;以“诚”为核心,举办“知荣辱、守诚信”主题教育活动。如钢城区汶源中学构建了“诚信教育契约化”的德育模式;以“孝”为核心,深入开展以“日行一孝”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在全市中小学组织开展“秀家风,说家训”和“身边的感动—摄影或DV作品展评”活动,发动学生用镜头记录身边的感人孝事326件,开展“微孝心”志愿行动30余万人次;以“仁”为核心,连续5年深入开展“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活动,广泛组织开展洒扫应对、认星争优、日行一善、节日小报、经典诵读、美德少年评选等道德实践活动。去年以来全市15万余名中小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做好人好事上万件,记录《日行一善登记册》3000余本,“网上祭英烈”、“学习雷锋,争做美德少年”网上签名寄语人次均达到80万以上,网上专题展播节日小报1427幅,评选市及市级以下星级美德少年1500余人,实现共性教育的广覆盖。

  二是抓文体娱乐,以美育人。我市依托学校少年宫,连年举办学校文化艺术节,组织美术教师带来学生外出写生。去年以来成功举办了“爱国歌曲大家唱”中小学生合唱节(戏剧节)比赛、篮排足游泳等七大联赛、写生十年师生美术汇报展和“我的舞台我的梦”电视才艺大赛等,4000余名农村学生参加了市级展演。各具特色的舞蹈、绘画等艺术活动、球类、武术等体育活动和滚铁环、踢键子等乡土文化特色活动,真正把乡村学校少年宫建成孩子享受快乐的乐园。

  三是抓科技创新,以理育人。我市利用雪野航空科技体育公园作为“全国青少年航空科普体验基地”的资源优势,广泛组织少年宫学员参加航空科普体验活动,每年举办中小学生航空模型联赛和科技创新大赛。实验中学、陈毅中学等少年宫航模兴趣社团的同学在全国、全省青少年航空航天模型锦标赛中屡获佳绩,近两年有101名农村学生在全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奖。同时根据莱芜地域文化和学校特色,将陶艺、编织、木偶、剪纸、民乐、戏曲等民间手工艺及传统文化活动引进来,让广大农村未成年人在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的过程中,陶冶道德情操。如颜庄中学少年宫的地方戏“花鼓锣子”、吴伯箫学校和羊里中学少年宫的“长勺战鼓”等。

  三、整合多方力量,爱在少年宫

  我市坚持家庭、学校、社会多方联动,探索创建农村民办少年宫,发挥校外成长共同体和市民业校的阵地作用,形成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生活情景和社会氛围。

  一是创建民办少年宫,关注农村留守儿童。我市立足偏远山区未成年人课外活动场所建设薄弱的状况,印发了《关于充分发挥庄户剧团作用,在乡村建立民办少年宫的通知》,鼓励各庄户剧团自愿申报民办乡村少年宫,免费为农村未成年人提供场所、器材、师资,并重点关注留守儿童,努力使乡村少年宫成为留守儿童之家。如莱城区牛泉镇西部山区任家庄村旭亮艺术团,协助村委投资30多万元,吸纳各类志愿者70余人,创办了一个属于山区农家孩子的少年宫,免费为本村及周边村庄的孩子尤其是留守儿童提供校外教育和社会实践机会,目前已先后接收未成年人100余名,有效满足了山区青少年的精神文化需求,得到了农村家长们的交口称赞。

  二是打造校外成长共同体,丰富学生节假日生活。我们建立完善学校、级部和班级三级家长委员会,通过家长委员会,家长们走进校园,走进少年宫,参与学校管理、少年宫教学。在家委会主导下,针对节假日期间中小学生校外活动监管不到位、存在安全隐患等问题,全市中小学建成校外成长共同体2600余个,教师跟进指导,家长轮流监护,学工、学农、学军等少年宫活动更加多样,学生节假日生活进一步丰富。2013年7月10日,《中国教育报》以“打造校外成长共同体,建立三级家长委员会,莱芜三千家长教师活跃在校园”为题在头版头条进行了报道。

  三是建设市民业校,把社区变成少年宫的育人阵地。市委市政府整合各种社会资源,在全市举办贴近群众、雅俗共赏、内容丰富、形式活泼的“市民业校”,为社区与学校携手育人、开辟少年宫活动新阵地提供了契机。截至目前,全市已成功举办“市民业校”70余场,近8000名市民参加,近千名少年宫学员走进社区,接受多元教育和提供志愿服务,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

  四、立足常态长效,梦想起飞在少年宫

  我市乡村少年宫在建设过程中,按照“一室一特色”的原则,统筹安排各项保障措施,个性考量活动项目规划,促使乡村学校少年宫成为孩子梦想起步的地方。

  一是领导重视,资金整合。市文明办、市教育局、市财政局多次调研督查,以现场会的形式推进少年宫建设。同时,积极申报中央、省专项资金为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提供保障。

  二是一师两用,全员参与。学校以教师为主要力量,根据需要择优聘任辅导员,通过培训、走教、轮岗等方式,实现全员育人、一专多能和师资共享。

  三是特色鲜明,制度规范。倡导学校少年宫突出各自特色,实现“一校一品牌”。如丈八丘联小的节日课程、福山小学的根雕艺术等。同时,指导乡村学校完善少年宫章程和配套管理制度,规范活动程序、内容和标准,实现科学运行,确保孩子们在少年宫学的满意、玩的开心、活的充实。
 
 
 
打印此页】【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大美任家庄 | 京ICP备13039855号-4